李娜“嗆”記者不算新聞,職業生涯首次捧起澳網冠軍獎盃才是新聞。對於每年都要跟記者“戧戧”幾回的李娜來說,她的第二個大滿貫賽事冠軍,讓球迷等了近三年。
  所以,李娜對記者的再度反詰事件,幾乎沒怎麼發酵便淹沒在群情激昂的奪冠氛圍中。也正是因為等得太久,以及能給中國人在國際上長臉的優秀運動員太少,不管李娜是否“各色”、對國內記者是否不夠友好,她都是中國體育在國際上當之無愧的金字招牌。
  儘管網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孫晉芳因為一句“只要李娜腦子不進水,肯定能奪冠”而招致網友不滿,並且曾被李娜、彭帥等人無情炮轟過,但必須承認,正是網管中心敢開“單飛”之先河,才有了李娜而立之年依然怒放網壇的鮮活。
  李娜的“逆生長”現象雖不罕見,但也算是國際體壇為數不多的案例之一。而這位“中國金花”能保有如此上佳的競技狀態,在國際賽場上身姿矯健輕舞飛揚,成為國際網壇除莎拉波娃外最能“吸金”的女子網球運動員,除了其天賦異稟、訓練得法外,“單飛”後心情舒暢,從“要我打”變成“我要打”,恐怕才是李娜能夠在近30歲時達到事業巔峰,並持續至今的主因。在女子網球運動員通常開始走下坡路的年齡,卻仍能在李娜身上看到進步、激情和潛能,這或許是大器晚成的她在彌補年輕時留下的遺憾吧。
  儘管中國網壇小花中尚未發現能夠躋身世界頂尖選手行列的苗子,但李娜的成功確實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拿起網球拍來到網球場。和早早就搞起所謂職業化的中國足球、籃球不同的是,中國網球近幾年的發展,至少讓人看到了職業體育在這個領域的起勢,照此勢頭髮展下去,“小李娜”的出現將只是時間問題。
  李娜今日的成功,更像是給身陷舉國體制與全民健身間進退維谷的中國體育開出藥方——在舉國體制仍在擔負培養主要競技精英的現狀下,大力發展職業體育,無疑可以成為中國體育的又一突破口。
  長期受制於“一套人馬,兩塊牌子”的中國職業體育發展模式,幾乎從一問世就未能逃脫偽職業化的質疑,“去行政化”更是老生常談,卻總也得不到根本性的解決。以至於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蔡振華最近連續當選乒協、羽協和足協主席後,甚至遭網友吐槽“涉嫌違規”,與國務院辦公廳曾下發的《關於黨政機關領導幹部不兼任社會團體領導職務的通知》精神不符。
  儘管這種質疑確實不是蔡振華一人所能解釋的,但運動項目協會獨立於運動中心之外,也終將是中國體育的未來發展方向。
  網管中心的部分放權,便給“中國金花”帶來勃勃生機,何況那些群眾基礎好、國際上職業化程度比較高的運動項目。所謂體育界的中國特色,無非是當權者給自己捨不得放權尋找的藉口而已。
  風物長宜放眼量,李娜已經打出了中國職業體育的“ACE球”,接下來有關部門要做的,不過是莫忘初心、大膽前行。因為中國體育需要的不僅是更多李娜式的職業體育偶像,更需要果敢地放手,去開創屬於體育體制改革的春天。
  如果說李娜2011年的法網奪冠,算是給舉國體制鬆綁的話,那麼,2014年開年的澳網封後,則是倒逼中國職業體育走上改革之路。  (原標題:李娜再奪冠倒逼中國體育改革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c71ucnm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